小心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买卖或者事情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维持应有些小心,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防止地会面临不确定原因,譬如金融风暴,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角逐等状况。企业对潜在的风险,推行小心原则合理估计,能解决经营风险,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1、小心性原则在国内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实质运用状况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小心性原则在国内的运用呈阶段性进步。现阶段小心性原则在国内企业会计中的运用可以总结如下方面:
1、资产方面
需要充分预计可能的损失和成本,防止虚计资产价值。
2、负债方面
需要企业在确认与计量负债时,应防止延缓确认负债和少计负债。
3、收益方面
需要企业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即在确认和计量收益时,取其迟而不取其早,取其少而不取其多。
4、财务剖析方面
在财务剖析中的应用主如果就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等进行初步剖析,旨在剖析小心性原则在中国现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状况。
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小心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应用中有哪些用途是不能否认的,但因为其本身具备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与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便性,它在实质应用中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如果:
1、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与规范规定不够明确
小心性原则的模糊规定易导致应用中的主观臆断性,因为有关条约不清楚,比较容易被操控。企业常借助小心性原则的模糊性规定而不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或滥用该原则以达到达成虚增企业收益和欺骗外部信息用户的目的。如:企业在计提坏账筹备时,可以自行确定计提比率;在核算存货发出本钱时,可以随意选择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也可以任意选择直线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在存货的期末计价中确定“可变现净值”等,如此会使当期的价值不符合实质状况。
2、会计职员在实务操作中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因为小心性原则带有肯定的模糊性,而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原因,影响会计要点的精准确认和计量,只能根据肯定的规范进行估计和判断,所以,此原则的运用会使会计工作可能发生一些与客观实质不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状况:
一种是小心不足。因为小心性原则的运用会使收益降低,有的企业领导或地方政府害怕企业因实行小心性原则导致各项经济考核指标降低,影响他们的“政绩”,于是不需要或滥用小心性原则,最后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利益。另一种是“过度”小心。一些企业出于避税及其他目的而“宁愿多计损失,不可以预计收益”,致使对应入账的不入账,对应按规定标准计提的本钱成本,故意扩大计提的范围和标准,小心性原则于是成了企业经营者隐瞒收益、逃避税收的秘密武器。
3、小心性原则与客观性、权责发生制等原则的冲突
客观性原则需要企业应当以实质发生的买卖或事情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点及其他有关信息。而小心性原则需要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同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成本,这明显与客观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本钱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非常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括着肯定的、很难辨认的主观原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另外,小心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也存在冲突,在财务收入支出的确认,特别是在收入的确认上,权责发生制需要严格实行应收应对制,不考虑是不是存在虚收现象。而小心性原则需要需要稳健经营,任何收入需要打造在可以达成的基础上,以预防和杜绝虚收。如此两个本来各自成立的原则,在收入支出确认这个范围内就形成了明显的一对矛盾。
4、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健全
现在除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及少数产品在市场上颁布信息外,绝大部分产品及股权缺少有关信息的参考,很难确定其公允价格,即很难确定资产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机制和信息披露情况使小心性原则很难落实。
3、合理运用小心性原则的建议
鉴于国内会计实务的近况,正确运用小心性原则成为目前贯彻推行新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规范的重点原因。因此,现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小心性原则的有关条约应具备可操作性
国内的企业会计规范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尤其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因为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筹备数额决定原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借助小心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肯定的空间。因此,应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拟定具备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务。国家有关部门还应颁布相应讲解性规定,限定上市公司具体业务的操作,把小心性原则的具体需要规定详细,拟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南。尽可能在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打造起能被广泛同意的、有肯定灵活性的规范,缩小信息提供者的“活动空间”,增强其具体应用的相对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2、缓解小心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在运用小心性原则的同时,考虑到其他会计核算原则的运用,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顺序。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关于会计信息水平的需要中,客观性原则居于最重要地方,小心性原则需要在维护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
3、提升会计职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职员应系统学会会计专业常识,加大后续教育,应用专业常识对确定和不确定的会计事情进行确认和计量,力求实事求是,防止主观随便性。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会计职员在应用小心性原则时该怎么样把握好这个“度”,就需要会计职员需要提升专业胜任能力,使其可以准确把握小心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情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就。
4、加大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为预防企业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不需要或滥用小心性原则,使会计信息打造在小心性的基础上,防止夸大收益和收益、掩盖不利原因,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就要加大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预防企业操控小心性原则进行盈余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小心性原则的合理应用。
5、健全市场信息价格系统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进步,应逐步健全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买卖市场及房产市场等各类市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借助现代信息互联网技术按期公布各种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为计提各种减值筹备的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观性提供依据。
总之,小心性原则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有益于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情况,提升收益水平,达成资本保全,不然就可能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会计职员在运用稳健性原则时,需要把握小心性原则的“度”,使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